抗震救灾 测绘先行
 

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北京、上海、陕西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外界与灾区通讯中断、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成为“孤城”,加之天气原因,无法获得重灾区的情况以及通往重灾区交通的情况,给救灾部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

 

 

 汶川地震48小时应急响应

解决方案

    

在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到5月19日是国家组织开展抢救受灾群众的黄金时间,东方道迩也迅速投入到国家抗震救灾的工作中。5月13日17时,东方道迩成功接收了多景1米、3米分辨率COSMO-SkyMed雷达卫星数据,进行了快速的处理,并提交给国家地震局、民政部减灾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测绘局、国家科技部遥感中心等救灾单位,使国家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专业的遥感影像数据支持,组织、开展和部署救援工作。与此同时,东方道迩灾害专项小组全面开展灾害地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搜集和处理工作,在灾后24小时内紧急处理了多景受灾地区灾前1米分辨率IKONOS、2.5米分辨率IRS-P5遥感卫星影像。国家减灾委采用3米分辨率COSMO-SkyMed卫星数据和国家雷达卫星数据监测房屋倒塌及交通线阻塞情况。

 

\

 

5月13日,灾后第一景卫星遥感数据(局部),COSMO  3米分辨率  都江堰


 

灾后的防范与预警也需要高度警戒。对受灾地区情况进行专业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预防余震、泥石流、山体划坡、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防范工作,合理的安排、安置好受灾群众。东方道迩组织了专家评估团队,与合作伙伴联手,邀请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对受灾影像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将分析讨论的结果、建议和解决方案分别提供给国家相关部门予以参考,将系统拍摄的受灾地区遥感影像图分批、分次的提供给国家救灾机关。截至5月21日,并陆续提供了600多景灾区遥感数据,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5月25日,东方道迩接到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下达的任务,配合武汉大学完成对灾区堰塞湖区域的LiDAR航飞拍摄任务。经过连续2天的昼夜奋战,东方道迩将加工处理的150平方公里DEM精细数据交付给国家相关部门。为唐家山堰塞湖疏导提供了高分辨率全局影像数据,避免了震后因为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所引发的次生灾害。

 

进入灾后重建期,东方道迩利用在城市规划中的项目经验,根据各种遥感影像分析判读结果,配合和辅助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做好整体规划,帮助灾区群众重新建立美好的家园。

 

 

相关阅读

 

汶川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交通中断,又是多云或阴雨天气,光学卫星根本无法拍摄灾区的影像,时间就是生命,此刻,全天候、全天时的雷达卫星成了抗震救灾的及时雨,
了解更多:http://www.bjeo.com.cn/pubnews/213730/20070612/213808.jsp

 

面对随时会坍塌的堰塞湖,即使是1米分辨率的雷达数据也无法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数据。机载LiDAR传感器发射的激光脉冲能部分地穿透树林遮挡,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地表地形数据,处理后,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DTM、等高线图,
了解更多:http://www.bjeo.com.cn/pubnews/761062/20080828/761070.jsp